他叫何金,是国网天津电科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的青年骨干员工。

他工作的方式比较特别,主要靠耳朵听。
让我们来看看他都听了啥。
2013年,刚进入变电站的何金热情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每天跟着师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却也不断遇到新问题。
一次,何金背着仪器跟师父来到一个220千伏组合电器前。师父吩咐道:“检测一下这个间隔的组合电器有没有问题。”
用仪器反复确认了好几遍,何金胸有成竹地回答:“这个间隔没有问题!”
师父摇了摇头:“不对,这个间隔存在悬浮放电的问题。你再测测。”
何金按照师父所指的位置又检测了一遍,果然发现了异常。想到刚刚那个自信的自己,他不由得涨红了脸,赶快向师父请教。

何金将耳朵靠近设备仔细一听,声音还真有些异样。今天要是自己一个人来检测,恐怕还真找不出缺陷。

激起好奇心的他坚定地对师父说:“师父,这用耳朵辨别缺陷的绝活,我也要学!”
这之后,何金在现场工作中才真正意识到:除了拿在手中的仪器设备,耳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何金下定决心,要练就一双敏锐的耳朵!
说干就干,何金开始在网上、书中查阅各种训练耳朵的方法。

一个多月过去了,何金每天像着了魔一样,不是在查资料,就是在尝试用各种方法增强耳朵的灵敏度。
他的小伙伴不禁调侃道:

不管别人怎么说,何金每天都坚持对耳朵有益的训练。时间久了,他还真觉得自己的耳朵变得灵敏了。
但他也知道,要想让耳朵达到“听声识缺陷”的水平,还得要进行成百上千次的“听力练习”。
为此,何金把在电缆实验室中的模拟检测当做日常练习,把去现场的检测工作当做对自己的小考试。
每次找到缺陷后,他都用录音软件记录下各种不同的声音,平时有空就拿出来听听。
练习过程真的很枯燥,需要一遍又一遍反复听录音、做比对,但何金一直也没有放弃。
不到半年时间,他对大部分放电及干扰声音已经可以轻松辨别,现场检测的准确性明显提升了。
2015年7月,主网迎峰度夏专项带电检测工作,何金作为主力参与其中。
看着何金靠着一双敏锐的耳朵和一系列熟练的操作连续消除了好几个缺陷,他的师父连连点头,过来拍着何金的肩说:
“小何同志进步不小啊!这耳朵是越来越灵敏了!”
2018年9月初,随着达沃斯论坛脚步的临近,保电变电站专项带电检测工作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
何金和队员负责对10座重点变电站开展重要设备的综合带电检测。
到达变电站现场后,何金迅速背上一台十几斤重的超声局放检测仪主机,驻步在组合电器前开始试验。

当传感器探头行进到一处母线外壳上时,何金发现了异常:“等一下,你们听到这里的声音不一样了吗?”
其他人闻讯都跑了过来,却什么都没听出来。
何金又仔细听了一会儿,还是觉得声音不太对劲:“设备传来的是异常的‘噼啪’声,而不是正常的‘嗡嗡’声。咱们赶紧再进行一遍复检!”
通过不同仪器的综合诊断,设备果然存在悬浮放电。旁边的队员不禁感叹道:“何哥,你这耳朵神了啊!”
渐渐地,大伙都开始称呼何金“电网听诊师”了。
5年来,年轻的“听诊师”何金完成带电检测300余次,成功排查缺陷隐患500多处,获得国网天津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一等奖、职工创新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2018年,他更是带领团队一举夺得国家电网公司第四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网故事汇”,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CiN3bc80wkSiNMvYAxvQg